烤出麦香,才是面粉的正确吃法
和田人的饮食风格,首先来自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相比于北疆,和田所在的南疆更为少雨而干燥,尽管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近个绿洲,但在过去,水资源依然紧俏。因而,类似于炖、煮这种烹调方式并不经济,无论是*人喜爱的“拉条子”(拌面),还是“抓饭”,都是多油而少水。
▲油滋滋的抓饭。图/图虫·创意
而在和田人这里,则有着更原始而巧妙的技法。号称“沙漠披萨”的和田“库麦琪”,完全只依靠灼热的沙土来烤熟食物——先在一大张面饼上,铺满肥瘦相间的羊肉和剁碎的“皮牙子”(洋葱),再将同样大小的面饼覆盖其上,封好边形成一个巨大的“肉饼”。
▲和田的“沙漠披萨”库麦琪。图/放羊娃的星星
再到野外挖个沙坑,捡些胡杨或红柳枝燃一堆火,待熄灭后用炙热的炭灰和沙土将肉饼覆盖包裹,持续而全面地把热度传入其中,大约一个小时后,挖出来拍拍灰土,金光灿灿的“沙漠披萨”就出炉了。在这种古老而朴素的食物中,包含了和田人对土地的敬畏和虔诚之心。
当这个“沙坑”被移入自家院子里,用碱土堆砌固定起来,就成为了鼎鼎大名的馕坑。在*,无论拉条子和抓饭多好吃,馕都是餐桌上永恒的主题,*人“不是在买馕,就是在去买馕的路上”。
▲馕的“基本款”,你看这个馕它又大又圆。图/图虫·创意
馕的基本款,只用面团摊成薄饼,表面均匀戳上细密的小孔,形成星星点点的花纹,防止烤制时破裂。在拍入馕坑前,还要刷上油、铺上一层芝麻,有的地方还会撒上维药里的“黑种草子”,烤出来的馕薄脆而金*,保留了小麦原始的香气。
而进阶版的馕,则往里面填充了各式各样的夹心——香醇的奶馕、皮牙子馕、辛辣的辣皮子(辣椒)馕、富含草木清香的藿香馕……和田盛产玫瑰花,当地人还把热情的玫瑰制成酱料,做成玫瑰花酱馕,浓缩的花香在馕坑里被炭火激发,散布到面皮里,馕中则流淌着液态玫瑰味道,最是甜蜜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