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种草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内涵复仇一首罗刹海市,揭开刀郎的恩
TUhjnbcbe - 2023/11/29 0:20:00

大家好,我是公子。

最近,刀郎又火了,他的新歌《罗刹海市》登上了热搜。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刀郎,但对于公子这种“老人”来说,他曾是红极一时的歌手。

零几年的时候,总能听到《情人》《年的第一场雪》等歌,堪称风靡全国,红遍街头。

而这首《罗刹海市》,却颠覆公子的回忆,听起来不那么“刀郎”。

曲风不是西域大漠风,而是包含了民歌、小调、摇滚等风格,很是新奇和潮流。

尤其是歌词,明明是骂人的小曲儿,但没点文化还真看不懂。

歌词来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暗讽了一个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

有网友解读出了“一个都不原谅”的意思,觉得刀郎是复仇归来,指桑骂槐。

至于“槐”是谁,不得不提起刀郎的人生,以及那场“乐坛恩仇录”。

01解不开的心结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70年代。

刀郎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演艺世家,父母都在文工团工作。

大概是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刀郎从小酷爱音乐,喜欢帮大人抄乐谱,跟着表哥去乐器房玩。

表哥发现刀郎没学过钢琴,也能弹出和谐的乐音,觉得他有天赋,说服刀郎父母培养。

刀郎父母疼爱孩子,硬是省吃俭用,花了00元买了架钢琴给他。

有了钢琴后,刀郎更是沉迷音乐,热衷于扒谱。

不过,真正使他踏上音乐之路的,是家里的一场噩耗。

刀郎有个大他5岁的哥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演出,两个孩子跟随老人家生活。

长辈年迈,小刀郎更多是哥哥照顾,但哥哥管弟弟,那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用拳头说话。

不过,哥哥不是不爱刀郎,相反,一旦遇到事儿,会第一个冲出来保护他。

有次,刀郎得罪了几个痞子,被三四个人堵在校门口打。

哥哥知道后,抄起钢管救他,还担心那群人报复刀郎,次日偷偷单枪匹马,把人打到下跪求饶。

然而,小刀郎不懂哥哥的爱,更多记得的是哥哥训了他,而不是他的帮助。

在刀郎15岁那年,哥哥谈了女朋友,又听说那女孩谈过恋爱,便故意惹怒哥哥,说他戴绿帽子。

那一天,哥俩打得不可开交,赶来劝架的母亲,骂了哥哥,气得哥哥离家出走。

谁曾想,这一走竟成了永诀。几天后,刀郎再见到哥哥,是他被车撞过的遗体。

从那天起,家里像天塌了一样。

父母经常不愿出门,却敞开家里的大门。母亲自责道:“你哥走的时候没带钥匙,我要等他回家……”

刀郎也活在悔恨之中,不敢面对家人的泪眼,忏悔着说:

“为什么他走之前不可以对他好一点?如果我不和他吵架是不是就不会出事了?是我这个当弟弟的自私和仇恨害死了他。”

(刀郎自述)

后来,17岁的刀郎,想要离开这个伤心地,为了逃避,也为了音乐梦。

02理想主义的破灭

刀郎本想去歌舞团当个学员,但考官嫌他业余,没有选他。

挫败的刀郎,问母亲要了10元,跑到了内江市。

但小小少年,哪有什么赚钱能力,他在一家歌舞厅做服务生,闲余时找人教他音乐。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键盘手何老师,但何老师不爱说话,性格孤僻。

为了拜师学艺,刀郎帮何老师洗了一年衣服,每次洗完晒干后,又一件件叠好放在何老师的床头。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打动的何老师,对刀郎倾囊相授,发现刀郎青出于蓝后,更是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自己回了老家。

当时,刀郎还大哭了一场。

后来,刀郎经过几年的磨练,和歌厅主唱廖健等人,组建了“手术刀”乐队。

刀郎希望音乐像一把手术刀,解剖社会的现象。

只是,还没等到他解剖社会,就先被社会活剥了。

现实残酷地让他们意识到,没有名气的乐队,有多么无人问津。

白天他们唱一首歌只能赚几块钱,晚上住在阴暗潮湿的演出后台。

但当时的刀郎,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不谈物质讲梦想,带着理想主义的“轴”。

他觉得真喜欢音乐的话,就不能让音乐来养活自己,应该出去打工,赚钱来养活音乐。

(刀郎自述)

期间,他还邂逅了杨娜,两人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

但很快,微薄的收入撕破往日的平静,乐队和婚姻都*了。

在女儿出生40天后,杨娜不告而别,只留下了一张纸条:“你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没办法,一无所有的刀郎,将女儿送回父母家,然后重新出发。

0新的方向

刀郎在多座城市兜兜转转后,来到了海南,并加入“地球之子”乐队,当起了吉他手。

不同于“手术刀”,“地球之子”的商约不断,让他收入过万,大鱼大肉更是家常便饭。

但刀郎再次犯轴,觉得音乐应该一尘不染,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乐队的人不理解他,和他一拍两散。

不过,他的想法,却被一个名叫朱梅的新疆姑娘欣赏。

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因为朱梅要回老家照顾病重的母亲,他们还一起去了新疆。

正是这一选择,改变了刀郎的音乐风格。

新疆的风土人情,西域的苍劲遒渺,给了他不少创作灵感,他还特意学了维语,四处采风。

他的音乐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扎根在市井烟火间,刀郎对音乐的理解也愈发“现实”了。

起因是刀郎某次回家,却看到父母、妻子和孩子,全都蜗居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就像贫民窟一样。

(刀郎自述)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吊儿郎当”,让家人如此辛酸。

他更努力地写歌,并推出专辑《西域情歌》,月销0万,在新疆收获不少名气。

紧接着,刀郎坚持加入自己的原创,诞生了自己的“封神之作”《年的第一场雪》。

这张专辑火得一塌糊涂,卖出了万张。

而刘欢和刘德华这样的巨星,销量也只是0万张,那年周杰伦的《七里香》,卖了多万张,也没能打败刀郎。

歌手罗大佑还公开喊话:我不听SHE、不听Twins,我就听刀郎,他嗓音独特,是唱歌天才。

这种罕见的、带着*沙味儿的歌曲闯入华语乐坛,让人惊呼:刀郎是谁?

那段时间,关于刀郎的传闻,总是那么神秘。

有人说他不存在,有人说他“见光死”,还有人冒名顶替,或者商家哗众取宠。

直到年,张艺谋邀请刀郎献唱,大家才第一次见到了刀郎。

04辉煌过后

不过,刀郎的歌手生涯并没有因此顺风顺水。

除了称赞,他还面对众多同行的质疑,即便他后来推出的《爱是你我》《披着羊皮的狼》依然卖座。

主流音乐圈认为,“刀郎现象”是媒体的恶意炒作,他的歌曲直白平快,实在“土糙俗”。

各种难听的声音接踵而至。

汪峰说,「他走红是乐坛的悲哀,和其他经典之作有着天壤之别。」

杨坤说,「他那是音乐吗,他的唱片里只有苍白无力。」

那英说,「他虽然具备高销量,但不具备审美观点。」

高晓松说,「他的专辑,我会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乐评人郝舫说,「从生理上讨厌,完全没有感觉。」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

不过,对于这些评价,刀郎几乎没有正面回应过。

甚至帮忙辟谣。

记者问他,怎么看待那英说听他歌的都是农民,刀郎却理智大气,反问道:你亲耳听到的?

然后用四个字回复:空穴来风。没有亲耳听到,就是空穴来风。

刀郎将名誉看得很轻。

他不愿被世俗困扰,奖项也好,质疑也罢,其实都不重要,浮云而已。

(刀郎自述)

而沉心做音乐的他,也获得一些拿得出手的奖项。

只是,年之后,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他开始处于半隐退的状态,在新疆做音乐,带徒弟。

直到年,他的《罗刹海市》以劈头盖脸的架势,引爆了各大媒体。

05草根的复仇?

这首歌是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公子不是刀郎,就不解读和评价了。

不过,一些打抱不平的网友,认定这夹杂着私人恩怨,纷纷去当事人的评论区,“打卡一日游”。

这种行为,除了看热闹不嫌事大,也像是讨伐“精英”,报当年的“农民”之仇。

带感的“爽文打脸”套路。

毕竟,大家反感的不是他们对刀郎歌曲的评价,而是他们傲慢的态度——

看不惯他们这些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大人物”,对“底层”阶层的文化产品指指点点。

尤其是混杂了“封杀”“农民才唱刀郎的歌”等真真假假的瓜,挑拨大家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音乐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不是听R&B就是高大上,听网络神曲就庸俗。

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大众对美西方的视线,从仰望调整到平视,不一定要昂贵的乐器,复杂的演奏,多元的风格,才是好听。

贴近群众的,带有民间自我风格的,更得大家的欢心。

像是刀郎、阿杜、凤凰传奇等草根歌手,用简单的旋律、直白的歌词、嘹亮的嗓音,就能穿越了阶层,也穿越了人心。

如果现在还有爹味式,“什么是审美”的声音,只会被抵触。

因为互联网时代,大家已经习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音乐,有很多人爱听。

如此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涵复仇一首罗刹海市,揭开刀郎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