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医院里,医院的副院长来到一位医生的诊室。诊室里一位黑人穿着白大褂正在为病人看病,这位黑人叫迪亚拉。他看到副院长来了并未立即与副院长交流,而是细心地给病人做针灸。在为病人扎完针后他才找到副院长听副院长有什么安排。
副院长开门见山的对迪亚拉说道:“迪亚拉医生,这医院里就数你接待的病人最多,你可以给病人开一开‘其他’的药,你的工资也会高一些。”
副院长要求他开“其他”的药,其实就是要让他开贵的药给病人,而在当时医生的工资跟他开给病人药的价格是相关的。
迪亚拉知道副院长的意思,他回答道:“我会考虑的。”
副院长没有得到他的明确回答,于是又说道:“你看你隔壁的医生每个月都好几千的提成,你才块,你开的那些药太便宜了。”
迪亚拉说道:“行行,我知道了,没什么事我还要接待病人呢?”说完就回自己的诊室了。
为何一个黑人会用中医给他人看病?他又为何只有块的提成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黑人医生迪亚拉。
迪亚拉,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年,迪亚拉出生在一个医药世家,爷爷是当地的草医,父亲是个医院的院长。
迪亚拉自小时候就与医生、病人接触,他也十分崇拜父亲这样治病救人的医生,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父亲一样治病救人的医生。
年6月,迪亚拉参加高考,以全对的成绩考入了马里医学院,而当年高考全对的考生只有两人。进入大学之后,迪亚拉疯狂地学习着医学知识,5年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过去了。可迪亚拉却觉得自己对医学了解得不够深刻,恰好这时,中国对非援助项目里有到中国留学的名额。
迪亚拉抓住这次机会,以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了一个名额。在年,迪亚拉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了中国北京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西医技术。
迪亚拉在中国学习医术的过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中国瑰宝——中医。他对这种与西医治疗理念完全不同的治疗手段十分感兴趣,可以说他被中医吸引了,这让他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迪亚拉要求转学,他要放弃西医学中医,他说来到中国不学中医,那就是在荒废学业。于是在年初,迪亚拉转学到了广州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习中医。不过要学中医,那就必须要看得懂中医书籍。
这对中国的普通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是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了。迪亚拉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难题,不会中文就学不了中医。可迪亚拉并不愿放弃,既然选择了中医,那就要坚持下去。
于是,迪亚拉开始学习中文,用康熙字典来琢磨《*帝内经》、《本草纲目》里每一个字的意思。他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中文,甚至用蹩脚的中文与同学交流。
虽然迪亚拉十分的努力,可是中文并不是那么容易学的,所以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迪亚拉只考了40分。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的迪亚拉竟然不及格,他也明白了学中医,对他这个外国人来说是多么艰巨的挑战。
不过迪亚拉不想放弃,他开始以更加严苛的条件来约束自己,他也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他手中那本康熙字典都已经被他翻烂了,《*帝内经》上密密麻麻都是他写下的注解。就是这样,迪亚拉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中医本科学习。
完成本科学习后,迪亚拉决定继续进修。而在8年之后,迪亚拉比别人付出一倍的时间才完成了中医硕士学位。此时的他已经算是学有所成了,而且,他来到中国也已经14年了,他的父亲想让他回国接替父亲的职责。
这一次,迪亚拉陷入了犹豫,虽然已经取得了中医硕士学位,可他仍认为自己的中医技术还很青涩。一边是父亲的要求,一边是对学习的渴望,迪亚拉思考了很久,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中国继续学习中医。
年,迪亚拉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教授的博士班读博,这让杨教授也有些意外,毕竟还没有外国人要读中医的博士,所以这也让杨教授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