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鸡在吐鲁番地区林下养殖的效果
袁立岗1*,石琴1**,蒲敬伟1,刘金玲2,沙丽1,严勇2
(1*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乌鲁木齐;2*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畜牧兽医工作站,*阜康)
摘要:为了测试“油麻鸡”在高温干旱地区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林下养鸡的经验,课题组在吐鲁番饲养了羽油麻鸡,通过测试,49日龄公鸡平均体重.72g,母鸡平均体重.85g,成活率为98%;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g,母鸡平均体重.4g,出栏率为87%,公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3.65∶1,母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5.07∶1。
关键词:油麻鸡;吐鲁番;林下养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00
油麻鸡是*拜城油鸡与麻羽肉鸡的杂交代,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鸡肉品质好和适于放牧等优良特性,并具有较强的抗寒耐热性能。吐鲁番地区属于高温干旱地区,夏季不但持续高温,而且极限温度可达到45℃以上、湿度30%以上,这种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测试油麻鸡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高温环境下林下养鸡的经验,为在吐鲁番地区推广林下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课题组试养了羽油麻鸡并定期测试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
1材料及方法
1.1杂交模式及品种来源
课题组按照制定的杂交模式以乌鲁木齐昊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拜城油鸡保种基地)的拜城油鸡为母本并以黑羽良凤花鸡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获得油麻鸡F1代。种用拜城油鸡选用日龄青脚、黑羽、高脚或矮脚、单冠或豆冠的母鸡,羽色光亮且体重1.4kg以上留作种用。黑羽良凤花公鸡选择日龄体重在2.5kg~3.1kg羽色光亮的青年公鸡。杂交前,课题组对留作种用的公母鸡进行鸡白痢检疫,淘汰阳性鸡;并进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监测,群体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配种方式为人工授精,每5d一次。母鸡产蛋率达20%以上后开始选留种蛋,种蛋采用人工孵化。出壳雏鸡选留羽毛整洁、精神饱满、叫声清脆的鸡苗,出壳后1日龄内免疫马立克氏苗。
1.2饲养方式及管理
实验时间为年5月20日至年8月20日,共90d,实验场选在吐鲁番地区振祥养殖合作社(团四连),数量羽。育雏舍为半边开放的棚舍,并用白色厚塑料布遮围,起到聚热保温作用,地面铺10cm~20cm厚麦草。育雏期塑料盖布,中午打开透气,傍晚封闭聚热,白天喂少,供足饮水,育雏期选用天康肉鸡饲料,早晚勤喂。育成期放养在果林下,自由采食,人工补饲。白天提供清洁井水,清晨补饲玉米和大麦等碎原粮或原粮粉,中午饲喂新鲜青草或葡萄藤(叶),傍晚补饲全价肉鸡育成料,饲料配方见表1。
1.3预防免疫
育雏期和育成期主要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禽流感H5+H7等(免疫程序见表2),其他需要预防疫的病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定期投放氟哌酸、红霉素。
肉雏鸡饲料中固有添加剂为氯霉素50mg/kg、恩拉霉素10mg/kg。
1.4育雏期和育雏期的温度、光照和饲养密度
育雏期温度白天与外界一致,晚上盖塑料布后比外界温度高3℃~5℃,从第4周龄起白天与夜晚舍内温度与外界一致。1~3周龄,晚上补光外,从第4周龄起与外界一致,饲养密度1~4周龄逐渐减少,第5周龄以后保持在5~6羽/m2(表3)。
2疾病预防效果
育雏期出现拉稀症状,通过在水中投服氟哌酸后,症状减轻,70~80日龄时,中暑死亡羽,育雏期末成活率达到98%,育成期成活率达到89%,累计成活率达到87.3%(各日龄成活率见表3)。
3饲养效果
分别于49日龄和90日龄测量油麻鸡的体重和耗料,其结果见表4-表10。
4效果分析
4.1育雏期和育成期正处于吐鲁番地区的高温干旱早期,此时的气候可抑制细菌、病*和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一时期呼吸道病、消化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极低,加上该鸡种本身抗病力较强,育雏期成活率达到98%是完全可能的。鸡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保持在40.5℃~42℃,每分钟呼吸次数为22~25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为~次,全身羽毛无汗腺,排温主要靠提高呼吸频率。当外界温度与体温接近时,鸡可感到不适;外界温度大于体温时,由于呼吸频率增加,体内CO2大量排出,血液中的H+和HCO3-浓度急剧下降,pH升高,可引发呼吸性碱中*,导致死亡。如果持续高温,pH由碱变酸,引发呼吸性酸中*死亡。本次试验,由于育成期的外界环境持续44℃以上,导致羽鸡热应激死亡,造成育成期成活率偏低。由此看来,防暑降温或避开极限高温是提高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4.2体重的增长与环境温度、疾病、饲料营养及管理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本次试验所使用高营养的肉鸡育雏料和肉鸡育成料,因此鸡的生长速度较快,育雏49日龄时,母鸡平均体重达到.85g,公鸡平均体重达到.72g;育成90日龄时,母鸡平均体重达到.4g,公鸡体重达到.2g,比报道的90日龄拜城油鸡母鸡体重.65g和公鸡体重.13g分别重.75g和.07g;比报道的75日龄圈养麻羽肉鸡,母鸡体重g和公鸡g分别轻g和g,生长期长15d;除了品种因素外,说明在高温干旱地区油麻鸡的生长速度还是比土种油鸡快,比麻羽肉鸡较慢。油麻鸡杂交育种的目标是:日龄放养,出栏体重母鸡和公鸡分别达到g和2g,90日龄的母鸡和公鸡个体体重的达标率分别为54%和76%,平均体重的达标率分别为84.4%和%。而生长的均匀度较低,公鸡高于母鸡,说明个体生长速度和抗热应激能力差异较大。
4.3育雏期和育成期公鸡和母鸡累计个体平均耗料8.88kg,其中配合料6.kg,原粮2.82kg,母鸡和公鸡的料重比分别为5.07∶1和3.65∶1(注:均为配合料+原粮);虽然料重比比圈养麻鸡2.5~2.7高,除了品种原因外,与原粮的投入有关,但是饲料成本降低。油麻鸡的食草性能比其他品种鸡好,可达到日采食量的30%~40%,补饲原粮和采食青绿叶草可降低配合饲料的消耗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本次试验用绿叶草的补饲量还未达到油麻鸡的需要量。
5讨论
5.1在吐鲁番地区高温环境下,育雏期的供热成本会减少,疾病发生率下降,成活率提高。但是,当外界环境温度持续在42℃以上时,林下放牧不但需要有足够面积的林荫遮阳,而且还需要采取喷水、吹风和降低全价饲料能量等措施降温;当气温达到44℃以上极限温度时,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鸡易发生中暑死亡,因此在制订周转计划时,最好避开极限温度季节。
5.2吐鲁番地区主要以种植葡萄和桑葚等植物为主,有丰富的桑叶和葡萄叶资源,利用油麻鸡的食草性能,在林下养殖不但可节省原粮饲料,降低成本,而且可提高鸡肉的品质,这是其他蛋鸡品种和肉鸡品种无法比拟的。虽然吐鲁番地区温度较高,但油麻鸡是通过改良后的“土鸡”杂交代,其抗逆性能要比其他肉用鸡种和产蛋鸡种强,因为体重越大,代谢越快,其抗热应激能力更差。
参考文献:
[1]格明古丽?木哈台,王永,等.拜城油鸡种质特性测定[J].中国家禽,(35):57-60.
[2]袁立岗,蒲敬伟,钟元伦等.杂交商品代麻羽肉鸡体尺与屠宰性能测试[J].*畜牧业,(01):33~34.
[3]王克华,窦套存等.优质鸡选育方案研究[J].中国家禽,(34):7-10.
基金项目:十二师科技发展专项:优质土鸡品种筛选及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SR2029)
*作者简介:袁立岗(-),男,汉族,硕士,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养殖与动物疫病预防;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