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管理层: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董秘刘笑含、IR田飞
时间:
Q:公司研发的产品布局很全,国内的biotech跟公司的差别在于做了很多双抗,而公司在I/O双抗目前布局的不是很多,这一块的考量和后续发展预期?
A:1)公司对于双抗一直很看好,但是公司做任何事情都从基础平台开始做,很多双抗的专利已经陆续可以看到,后面预计能看到很多双抗产品的IND;
2)公司之前做细胞治疗的时候就觉得双抗是最有可能抢占CAR-T市场的产品,例如BCMA/CD3、CD20/CD3、CD19/CD3和CD3/CD22等效果都很好,关键是双抗在肿瘤领域要突破血液瘤转向实体瘤,例如JJC-met/EGFR双抗对于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或手术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效果很好,FDA也会因此加速审批,后面就看在使用第三代TKI进行一线或二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NSCLC患者上能不能做出好的数据。
3)未来不止是双抗,乃至三抗四抗都要机理上解决临床需求,以及再好的组合也要生产出来,今后未来2~3年能看到公司有些双抗争取三抗品种陆续能给大家汇报(公司看好荣昌SLE等后续还有更多的机理可以发展,以及IL17A/F也不错)。
4)SHR:PD-L1/TGF-β即便存在默克雪兰诺I期失败的情况还是坚定不移去推,因为最关键可以解决PD-1耐药的问题,取得比PD-1单药更好的效果,只是现在知道可能在PD-L1高表达人群中做不到这点。
5)双抗布局要有其依据,无论技术平台还是生产方面的问题都要解决,Genetech和MacroGenics等双抗巨头都有自己的平台,中国公司很多拿现有技术来组装抗体,但是能生产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成本控制的角度也很重要)。
Q:二代HER2ADC上临床了,后面也有一系列ADC品种,最近这块比较热,例如第一三共DS-和DS-等两个ADC都卖很贵,也创新了linker和payload,*副作用方面明显减少。公司产品似乎没有连很多payload,为什么咱们新的ADC是二代,效果可媲美,这个新ADC平台做了哪些改进和突破?
A:1)其实恒瑞在ADC方面的布局很早,做的第一个bio-similar是TDM-1,公司能把赫赛汀生产出来且小分子有优势,所以做ADC很容易。
2)但问题在于公司TDM-1也做了I期,不见得比不过罗氏Kadcyla,但阿斯利康DS-的优势非常明显(该药去年销售超过10亿美金),因为中国医生很难接受的TDM-1引起的肝的*性,DS-上市临床数据9个月PFS(对照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是革命性的进步,因此公司迅速把TDM-1放弃掉,转向二代ADC;
3)公司需要一个温和但又要一个比AZ产品更强的*素,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公司经过调研得知对于DS-的问题在于临床使用中存在剂量可能要下调,且肺水也较厉害;
4)恒瑞的改进:1)剂量下调,突破专利,机理一样,仅做结构小修改,但是by-standeffect因此更强(意为肿瘤组织中,target为HER2+++以上患者,而肿瘤非常不均匀且很少有HER2表达,by-standeffect即*素包进去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杀死周边的HER2低表达肿瘤细胞),目前进度为中国I期,美国后续也在做,不止针对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可能后续拓展到HER2高表达的胃癌、食管癌和肠癌等;2)后续TROP2不会用这个*素,但会用其他*素,不同瘤种对不同机理*素敏感程度不一样。
Q:乳腺癌一般基石类化疗用药是紫杉醇类,DS-完全用另外类型的*素所以效果好,公司认为其他瘤种用其他*素是不是也处于这个考虑,ADC目前还没有直接用在一线,因此公司是否选择用与一线化疗药不大一样机理的*素?
A:乳腺癌用不同机理的东西会敏感,一般而言换*素的话,即便同样的抗体都会有效性(例如Ambrx目前的数据,同样的赫赛汀在TDM-1耐药人群中有效,在DS-耐药的人群中照样有效),同一种*素用久了会被打出来,而用不同的*素可以产生不同效果,因此需要一系列*素platform来支撑这个事情。此外,想选择特异性抗体把*素送进去太难了,所以只能换*素。
Q:对于HER2/Trop2等医生端是否有定量的指导原则?未来怎么在HER2高低表达里面界定TDM-1使用?
A:无论大家很了解的HER2++和+++,还是没有上市的trop2、claudin18.2等等,标准都是从美国来的,用转化医学变成中国的。另外ADC并非不能成为一线治疗,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用TDM-1,其抗体和*素都可以往前推到一线,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ADC后续也可以跟免疫治疗形成组合。
Q:公司长期来看是否会开展新的平台?之前集中在小分子和大分子,后面的新东西例如mRNA平台、肿瘤疫苗等等是否考虑?
A:都在做,mRNA主要从neoantigen开始着手,目前主流公司估值高主要是COVID-19的推动。公司对治疗型疫苗很感兴趣,也认为mRNA做预防性疫苗也很有前景,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来看这些东西,但也要根据资金的情况来做。公司近期和璎黎的合作拿了PI3Kδ权益也是受到市场认可,希望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Q:Neoantigen应该只能做individualized的东西,对公司的研发要求是不是还是很高的?
A:如果做neoantigen,最初从单个人做,后面把常见的新生抗原组合起来。
Q:CDK4/6目前的仿制药在研比较多,公司产品批出来以后的竞争策略?
A:1)PfizerIbrance美国专利延长了多天,但是在中国拿不到专利链接。现在国家层面很重视专利链接,公司也在提意见;
2)CDK4/6之间差异较大,恒瑞大概是第四个上市的产品(前面有AZ/再鼎/礼来),公司品种结构上跟辉瑞更像,临床上做的时候其他厂家数据已经出了,PFS都差不多10-12个月,唯一差别在血液*性上(临床上有竞争者拿美国原剂量做,患者因此感染后死亡的)。恒瑞做这个产品比较耐心,除了效果外很重视安全性,剂量反复尝试,整个试验都是在中国人群做的,有效性安全性是比竞争者好的(竞争厂家绝大多数是海外的样本)。
Q:了解到礼来Verzenio是当前唯一的在高危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将癌症复发风险显著降低的CDK4/6?
A:很多厂家都在研发,目前很常布局新辅助、辅助和维持。Pfizer的维持没有做出来,但礼来做出来了,主要是需要在高危人群上才能做的出来。
Q:PARP抑制剂现在在美国开展了III期,这个药未来在中国和全球空间多大?
A:
1)空间预计很大,关键在于临床需求,PARP研发要点在于控制好血液*性和血小板下降,该产品中国和美国做的不是一样的适应症;
2)首先美国PARP抑制剂有四个,且前列腺癌是美国的大瘤种,这个会是值得尝试的大临床,FDA已经批准该方案;
3)公司在海外临床团队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现在愿意多花钱打磨队伍。如果考虑后续和MNC合作,公司产品还是需要有较好的数据。
Q:PD-L1/TGF-β方面公司会优先考虑推胰腺癌的适应症还是NSCLC?
A:1)PD-1目前大部分临床做完,希望后续加强销售收回成本支撑后面的研发,PD-L1/TGF-β这块有充分时间探索看在哪个瘤种更好。
2)胰腺癌首先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而TGFβ可能可以抑制纤维化;但是NSCLC这块大患者池公司绝不会放弃(例如GSK和默克雪兰诺*这个药就是为了争取Keytruda的市场);
3)公司的思路是针对PD-1耐药的人群,可能后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