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伯畏和军品大王
前言
“力伯畏,你家可是两代御医呀!”傅连暲向力伯畏开起了玩笑。对于力伯畏的家庭情况,党组织是相当清楚的,而傅连暲这样说也并不是没有根据。
在清朝末期力伯畏的祖父力均曾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看过病,而在之后,力伯畏又加入了为新中国中央领导人服务的医疗保健队伍。这位红墙医生亲历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保健机构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中央保健机构的见证者。
力伯畏保健生涯的开始
早在年,力伯畏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成为了中共北平地下党外围组织成员,因此当时的她成为了国民党抓捕的对象,因此,在不得已之下不得不中途辍学,在组织的安排下投奔解放区。
年,力伯畏乘车回到了北平城。解放军来到北平指挥,力伯畏就接到了同学的电话,要她立即赶到学校和组织对接关系。
后来,力伯畏找到了学校医学院的院长提出了复学的请求,而院长也是一位开明人士,因此,也同意她医院实习。
医院旧照
年7月,力伯畏毕业之后,来到了医院眼科上班,不久之后,勇敢的她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报名参军,来到了中央军委卫生部。
那个时候的新中国还没有诞生,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实行的是供给制,没有工资的。而如医院当医生,就会有着很好的待遇。
然而,此时的力伯畏身为一名党员,已经将个人荣誉置之度外,因此此时的她同意了组织的安排,去到了中央保健办公室报到。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是由中央保健办公室直接负责的,而管理这些工作的就是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当时刚刚分配到中央保健办公室的时候,傅连暲几乎是个光杆司令。
力伯畏来到中央军委卫生部报到之后,中央保健委员会就这样成立了,而当时这个机构还拥有另一个名字叫做“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成立,政府的各个机构开始健全。中央保健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共有93位保健对象,包括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以及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等等。
傅连暲
由于中央保健委员会就那么几个人,所以也都是由傅连暲直接领导的。当时军委卫生部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但傅连暲却要求他们必须早上7点到岗,晚上五点下班。
但由于领导人就诊的时间大多数是在下班之后,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加班,每天晚上回家就已经是夜里两三点了。
当时的机关每周都会放一次电影,而力伯畏是非常喜欢电影的,但却总是因为工作或者值班都看不成。力伯畏他们始终是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但对此,这些保健医生却没有半分怨言。
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傅连暲是非常严格的。每当有新的医务人员来到这里,他都会亲自对一些特殊的纪律和基本的保健工作进行告知。
而当医务人员出诊回来之后,也需要向傅连暲做汇报。随后,再对他们的汇报加以指点。正是通过这样的指点,也为中共中央领袖保健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在不断保健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中央保健局成立之后,力伯畏担任中央保健局医疗科副科长。
而在力伯畏后来的回忆中,傅连暲对她说得最多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要保守秘密。担任首长医疗保健工作,组织上规定尽量不要给家里写信,也不许和自己的亲友同学说明自己的工作情况等等。
蔡畅
而他们还有一个不允许就是不许和首长照相,以免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每当他们遇到摄影师为首长照相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躲得远远的。
而在一段时间中,力伯畏常去的是蔡畅家,当时的蔡畅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要天天去打针。
在他们做保健任务期间,苏联医疗专家组曾多次来到中国,而当他们为中国的领袖们检查身体之后发现,中国的领袖们体质都偏弱。
因此,他们总是建议给中国的领导人打葡萄糖来增加营养。根据苏联专家组的建议,中央保健委员会也会为一些体弱的首长进行静脉注射。
在力伯畏追忆往事的时候,也曾说过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在他们刚刚来到中央保健委员会的时候,很多事都需要自己来做。比如打针也都是他们医生的事。
打针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也非常复杂,有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多种技巧和讲究,虽然打针对于一位医生来说是需要必须掌握的。但这对于力伯畏来说是一件难事。
傅连暲
为了练习打针技术,力伯畏准备下功夫练习,而傅连暲为了检查她们的技术是否真的过关,所以会让他们在自己身上练,直到傅连暲认为可以了才会给保健对象注射。
除了这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尝药。那个时候还没有建立完备的药品检验机构,他们买的药也都需要从街上的药方买药。因此为了保证领导人的安全,傅连暲都会替领导人尝一尝。
当年毛主席经常吃的安眠药,傅连暲都会自己先吃半瓶,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才会将剩下的半瓶给毛主席吃。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一段时间里,中央保健委员会使用的所有药品也都会经过尝药这么一段程序。
缅共领导人柯生:我们是亲戚
除了保卫中央领导人的保卫工作,中央保健委员会也负责一些全国性的重要会议的保健工作,因此,在会议期间,每位保健大夫需要负责很多人的保健工作。
而在力伯畏的记忆中,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而在长达13天的会议中,不仅包括国内的名党员代表,还包括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以及人民革命党的代表。不仅如此,还有国内外的各民主派,无党派人士。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负责这些人的医疗保健工作,特地成立了中央保健局医务人员为主的会议卫生组。当时的为了保证充分的人手,他们还从各地的卫生部抽调了人力,力伯畏担任卫生组的组长。
由于这次会议邀请的的人比较多,且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党派,因此他们这些女医务工作者要穿得漂亮一点,必须穿裙子。组织上还下发通知:女同志不要只穿蓝色的衣服,要穿花衣服。
当时的力伯畏和同事们从来都没有穿过色彩鲜艳的衣服,所有她们只得赶紧上街买布料,做了旗袍和裙子。
在会议期间也曾举行过几次盛大的宴会来招待嘉宾,但当时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建成,所以这些重要的活动也都是在北京饭店举行的。
因此,当他们被召唤到北京饭店的时候,总会先到厨房里去把宴会上的菜尝一遍,以确保领导人和嘉宾的安全。
而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中央保健局也会为一些友好国家的元首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外国的共产党人受到本国当局者的迫害和追捕,所以来到中国避风头。
早年的北京饭店
这些共产党人来到中国之后,都由中共中央联络部负责接待,专门负责他们的生活。而这些人大多数在本国也都是一些党的高层领导人,也与中国的一些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
因此,在中国居住的外国共产党领导人也都与中国领导人有着同样的医疗保健待遇。而最初负责这些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就是力伯畏。
这些和中国领导人有着密切关系的外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中国的情况是保密的,所有绝大多数的时候用的是假名字。
有一位叫做柯生的缅甸共产党领导人,由于身体不是很好,所以长期在中国治疗,而力伯畏就是专门负责他的治疗。处于工作纪律的原因,力伯畏也从来没有过问过他的真实姓名。
当时柯生住在靠近西黄城根北口的毛家湾,所以力伯畏也会经常去那个地方给他治疗,在闲聊中,柯生得知力伯畏的祖籍在福建,就神秘地说道:“我们是亲戚。”
毛家湾
而力伯畏一听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个外国人怎么可能和自己是亲戚,看到力伯畏不相信的目光,柯生再一次强调:“我的祖先也是福建人。”
柯生用这样的方式对力伯畏表明自己的身份,虽然力伯畏对此还是不理解,但也从侧面能够表现出在治疗的过程中,柯生与力伯畏建立的深厚感情。
而在他们接待的这些外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还有来自日本的共产党领袖德田球一和野坂参三。有一次德田球一看了一场运动会,回家之后就觉得头晕目眩,于是,便打电话请力伯畏过去给他看看。
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力伯畏发现他的右手不如左手灵活,于是,便立即将检查的结果报告给了傅连暲,并判断如此下去会有脑出血的可能。随后便将德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这些外国共产党领导住在北京,一般他们有什么不适也都是会直接打电话到中央保健委员会。每当他们有外出需要的时候,中央保健委员会也会派医务人员来陪伴他们。
“陈云待我像孩子一样”
年中央保健局成立之后,具体的工作都是由中央保健局做的,与此同时还设了几个科,秘书科、行政科、医疗科和疗养科、卫生科、会计科等等。
何慧德被任命为秘书科副科长,力伯畏被任命为医疗科副科长,而这两个科是没有科长的,他们就是直接的负责人,所以每当傅连暲向他们直接派任务的时候,也都是直接委托他们。
傅连暲
虽然此时科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但他们的工作量却没有任何的减少。当时经常在中央保健委员会值班的就是力伯畏、何慧德和王遹。
因此,每当有任务布置的时候,傅连暲就会直接给他们打电话,而且副连长和他们约定好,按一声铃声是叫力伯畏,按两声铃就是叫何慧德,三声铃就是王遹,不过因为力伯畏值班比较多,铃声响一声的时候比较多。
由于经常值班,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就在办公室的侧面支了一张床,经常睡在办公室。
中南海保健科成立之后,四位中共中央书记都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大夫,所以住在中南海外面陈云的保健工作就交给了力伯畏。
而每当力伯畏回忆起陈云的时候,总会说道:“陈云待我就像孩子一样,许多事我没想到,他却很周到地替我着想。”在一次外出的时候,总是会带一名男保健大夫,而在事后,她才明白,陈云这是把她当做女孩子来照顾。
陈云
在这之后又有一次外出,力伯畏本以为这一次陈云肯定要带那位男保健医生,但没想到的是,陈云这次直接发话要她随行。对此,她很是疑惑,而当她到了陈云跟前才知道,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也会随行。
在途中,力伯畏和陈云一起观赏着沿途的风景,陈云知道力伯畏是在北京长大的,所以就问她有没有去过南方,力伯畏回答自己并没去过。
这一趟火车是南下的火车,当他们进入南方的地界后,看到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景物,陈云立即叫来力伯畏,用手指着给他看,那是水牛,那是南方的茅草屋。
此次出行的第一站是上海,而这里也是陈云的故乡,在这里稍作歇息之后,陈云就对力伯畏说道,你没来过上海,可以到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大海。
在力伯畏的印象中,除了陈云之外,邓颖超夫妇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恩来和邓颖超对于保健大夫们的关怀是非常细致的,给了他们许许多多的温暖。
邓颖超和周总理
每当到了过节的时候,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他们都会给医务人员送上水果和月饼。
虽然有些领导人也都会给保健大夫们送,但是他们也只是会送给自己熟悉的大夫,但周恩来和邓颖超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熟悉的还是没有打过交道的,邓颖超总是会仔细叮嘱,一定不要落下这些工作人员。
年,医院做了一些手术,手术成功之后,周恩来夫妇为了感谢他们在中南海亲自请这些参与手术的所有人聚餐。
在列名单的时候,工作人员只列了化验主任的名字,而当周恩来看到名单之后,也会将化验员的名字亲自加上去,从来都不会落下一个“小人物”。
因为力伯畏他们是由傅连暲直接领导的,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他们对于傅连暲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傅连暲和彭德怀的关系很好,他们经常会去看望对方。
彭德
力伯畏第一次见到彭德怀的时候,还是在冬天,那个时候的他只是穿着普通的军棉袄,但从他的气质和风度上来看,不像一个普通人,但当时站在门口的警卫并不认识他,所以将他拦在了门口。
在事后,战士知道这位“造访者”竟然是彭德怀的时候,一时感到非常的愧疚,但彭德怀却什么都没有说。
在后来,力伯畏跟随傅连暲去看望过几次彭德怀,这才开始对彭德怀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她这才知道彭德怀和陈云一样身居高位,却从来没有架子,待人亲和平易近人。
对于自己的工作,力伯畏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谈及自己工作的时候,她在事后回忆:我们亲眼看到那些年纪如同父辈的首长们为了党和事业和国家的命运而殚精竭虑,所以,我们做的那些工作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讲述往事的时候,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将我们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党的事业,我们无怨无悔。”
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工作和首长的工作相比不足为奇,但那一代共产党人,用自己毕生的年华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到党的事业中,因此在回忆往事时,他们是幸福的,但同时他们又是值得令人敬佩的,他们不仅仅是新中国最早的建设者,也是中国医疗保健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