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医保药品谈判结果于昨天公布,PD-1和中药注射剂的谈判结果尤其引人注目
一、鼓励创新:品种多、成功率高、降幅相对小旨在以量换价的医保谈判于年由原国家卫计委首次主导,今年已是第五次,其中,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主导了-的3次,本次共谈判成功个品种,几乎相当于前4次成功品种数的总和(个)。同时,谈判成功率高达73.46%,远高于年的59%,另外,本次的平均降价幅度仅为50.54%,也远低于年的60.7%和年的56.7%,所以本次谈判呈现相对“和谐”的局面,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创新的鼓励。二、PD-1:降78%,狼烟起PD-1的谈判自然最扣人心悬,最终4家外企全部失利,恒瑞、君实和百济神州等3家本土企业以平均降幅78%的代价全部谈判成功。应验了作者12月22日所写《PD-1:医保谈判竞争格局,7张图全分析》一文的预测。医保方为患者减轻了负担,而相关企业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年君实和信达的市场份额仅相差6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信达已是君实的两倍,可见进入医保使信达受益匪浅,年还是由K药独霸市场,占38%,而今年上半年,恒瑞已异*突起,市场份额较年翻了一倍,随着明年3月后医保谈判结果的落地,PD/L-1的市场格局将进一步洗牌,已进了医保的国产PD-1将全面发力,尤其恒瑞的艾瑞卡。对于外企PD/L-的谈判失利,医保局熊先*司长的话很有启发,“跨国药企要按照中国市场的现实,进行价格谈判。“任何企业要进入一个市场前要考清楚:这个市场的环境是什么。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所有无论是企业自主定价要符合我们谈判的价格。””三、腾笼换鸟:中药再评价本次谈判充分践行了腾笼换鸟的医保控费举措,个谈判成功品种的医保基金基本可由本次目录内踢出和降价的品种基金占用来抵消,本次除踢出29个目录内的品种外,还将其中14个大品种重新谈判,结果平均降幅43.46%,这14个品种仅在年公立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就已达多亿元,其中,中药6个、西药8个,近八成(11个)是注射剂,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有4个,其中3个是中药,年销售最小的12亿元(勃林格殷格翰的注射用阿替普酶),最大的达41亿元(上海绿谷制药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尽管降幅不小,但对这些老品种,尤其中药注射剂而言仍是难得的机会,这些中药之所以谈判成功,仍可用熊先*司长的话来解释:“这次收到的申报材料里面,很多中药做了大量临床试验,对于疗效、副作用做了很多研究,不像以前,很多中药都写着‘副作用尚不明确’。我建议中药企业加快已上市药品的临床再评价工作,争取更多品种纳入医保。”,中药再评价不容再拖。四、受益企业本次谈判成功品种最多的当属诺华,多达7个,而年谈判成功品种数最多的也是诺华,共成功了9个(7个新增,2个续约),本次96个目录外新进品种谈判成功数≥2个的企业有14个,外企仍是最大赢家,多达9个企业,本土企业品种最多的是百济神州和豪森,恒瑞、健民制药和华康药业各有2个。本次医保谈判再次表明,临床价值是根本,保基本是国情,提高可及性大有可为。同时,赛道的拥挤和中药临床再评价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版权归赛柏蓝(ID:Mic)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